实验教学
教学体系

    苏州大学新能源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坚持“先进性、科学性、开放性和创新性相结合”的原则,依据新能源科学技术的特点,建立了以强化基础和能力培养为主线,课堂教学、实验教学和研究创新相结合,着重突出学生的科学思想、实验技能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,各层次的实验教学呈现出立体化、相互交融渗透的教学格局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教学信息-教学体系.png


     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实验(大学物理实验,电化学基础实验,半导体光伏实验),综合性实验(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、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),创新性实验(锂离子电池-应用与实践、超级电容器-应用与实践、燃料电池-应用与实践、电源工艺学),主要面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物理学、物理学(光伏方向)、微电子学、光信息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热能与动力工程、测控技术与控制、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9个专业的本科生,实现对各年级、各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,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。其中,创新性实验选择部分优秀学生进行选修,学生选择实验题目(或自拟),在老师指导下,独立设计,独立完成,提交规范的课程论文,并通过答辩。
      
提高性实验(专业综合实验)和拓展性实验(新能源材料研究、新能源器件研究、光伏技术平台)在完成上面三个体系的教学基础上主要面向新能源和物理学(含光伏方向)类专业学生开始,利用省市重点实验室、卓越工程师基地和校企联合重点实验室等的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,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应用背景的创新研究型课题,部分能力较强且对新能源(实验)感兴趣的学生,在进行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后,进入重点实验室就可近距离接触当今高新技术及其成果,参加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,为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知识、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。

苏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